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制造業分工格局面臨新的調整,為進一步夯實制造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或主導力量,德國、美國、日本、法國等世界工業發達國家相繼提出了工業 4.0、工業物聯網、再興戰略和新工業法國,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也提出了中國制造工業未來發展方向的“中國制造 2025”,即中國版工業 4.0。明確指出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方向,以工業生產自動化、信息化為主線,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工業生產自動化是機器設備或生產過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預的情況下,按預期的目標實現測量、操縱等信息處理和過程控制的統稱。在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的背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今后政策意圖的重要著力點,我國制造業企業逐步將人機互動、智能機器等先進技術應用于整個工業生產過程,在自動控制系統的組織下,實現生產的自動化,提高工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
自動化設備的特點如下:①高度的自動化程序,無需人工操作;②工作效率高,提高企業生產效率;③整個工藝的生產流程穩定,提高產品的一致性,提升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水平;④適合大批量生產,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具體而言,各類自動化設備的用途及應用領域如下表所示:
我國工業自動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如下現狀:(1)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自動化設備的經濟替代效應逐漸顯現
伴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我國的體力勞動者適齡人口數量呈現持續減少的趨勢,與此對應的是,我國的制造業平均工資持續快速增長,2009 年至 2014 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13.9%;與之相反,自動化設備的價格卻在逐年下降。以自動化設備的典型代表工業機器人為例,隨著機器人的高效性、穩定性、精準性逐漸被認可,工業機器人經濟性愈發明顯,對體力勞動者的替代作用也在日漸顯現,工業機器人的經濟替代效應拐點已經出現,并在 2013 年、2014 年行業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態勢,預計到 2025 年預計我國制造業重點領域將全面實現智能化,其中關鍵崗位將由機器人替代。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趨勢的持續,以及工業機器人的價格下降、性能提升、應用領域逐漸擴大,工業機器人行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近年來,我國制造業工人年平均工資如下圖所示:
(2)下游企業自動化設備的定制化需求較高
由于自動化設備涉及諸多的下游行業,各下游制造業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對自動化設備的實際需求也各不相同,甚至同一行業客戶因各自工藝的不同導致其對自動化設備的要求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同樣的標準化設備無法有效滿足不同企業的實際需求,系統集成商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經過定制化改造才能滿足企業柔性生產的需求。
目前,由于絕大部分高端產品主要被國際廠商所掌握,大部分國內自動化系統集成企業并不掌握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核心技術,較難針對客戶實際需求對控制系統進行有效的二次開發,進而給客戶提供滿足其要求的自動化成套設備及整體解決方案也面臨著種種障礙,這種供需之間的矛盾是目前工業自動化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紛紛步入自動化的行列,掌握自動化設備控制系統并針對下游制造業企業需求對控制系統進行二次開發應用,為下游企業提供滿足其要求的定制化自動化成套設備及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